文艺新风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大师是怎样炼成的

向下

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Empty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

帖子  琴书 2012-10-21, 9:27 pm

1、
时间是西元1918年,他三十七岁,被授予了“文学大师”的称号。他认为自己名不副实。同时代那么多优秀的作家诗人学者都无此称号,尤其是同自己一起在大学教书的前辈们,他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。教育司的主管要在大学里为他颁奖,他为这一刻的到来惶惶不安。教育司的嘉奖信上写了颁奖的理由:打破了封建文化的禁锢,使用白话文创作,翻译了大批西方作品,是改造国人精神文化世界的奠基人。
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创作的文章时,他已做好了挨骂的准备。事情远比挨骂复杂的多,同行对他侧目,学生说他是疯子,连他曾经的老师也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。未名湖畔,两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,进行了交锋。老师说他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,国学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动摇,几千年的文化大厦将会崩溃,他将成为历史的罪人。冬日里阳光是那么的苍白。面对曾经的老师,他只说了一句:时间会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。这让很多人失望,师徒之间没有激烈漫长的舌战。老师更失望,他以为这是绝交的信号。
到了领奖的那一天,他来到了学校的礼堂。礼堂的观众席上只坐着寥寥几个观众。他并没有失望,大踏步走上领奖台。可是刚过不久,有人不断地走进礼堂,随便找个位置坐下。当然,其中有支持他的朋友和学生。司长将刻有“文学大师”的木雕举起来,送给他。他刚要接,台下站起一个年轻人,喊了一声“慢”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年轻人身上。他也没接这个奖品。
“你还没资格接受这个奖!”年轻人大声说道。
“为什么呢?”他没有丝毫的气氛,笑呵呵地看着这个年轻人。
“第一,你只是在用白话文创作,把封建意识用白话表达出来;第二,如果你表达了反封建的思想,却没有让寻常百姓接受;第三,国将不国,你却没有用文字对列强进行反抗。”
“还有吗?”他依旧没有愤怒。
“目前就这么多。”年轻人说。
这时,不远处另一个年轻人站起来,对刚才的年轻人进行了反驳。这个年轻人是他朋友的儿子——岳华凌。颁奖会成了辩论会。他心里开始激动,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年轻人的思考,而不是一味地抵制。尤其值得他欣慰的是,辩论的主题不是他用白话进行创作的正确与否,而是他是否配得上大师的称号。这样看来,眼前的两个年轻人都是肯定白话创作的。
“静一静!”他在台上说道。
然后两个年轻人停止了辩论,随着观众的眼光转移到台上。
“目前我不配‘文学大师’的称号。”他说。“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开头,抛砖引玉,微不足道。”
观众们都疑惑地看着他。
他继续说道:“只有那些在文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人,才配得上‘大师’的称号。”说着,他从司长手中拿过木雕。“木雕先存在我这,等真正的大师出现,我定将此物送与他。”
谁的理想会是成为大师呢,他想。他又开始了不断地创作。创作是一件痛苦地事情,并且容易走入歧途。他感觉自己似乎一直在走歧途,一个分叉小道,选择了一条,走下去之后看到了田园,牧童……当牧童笛声消失地时候,前面又出现了分叉小道,他不得不进行新的选择……前面的道路有荆棘,有鲜花。他是在循着什么前进呢?他也不知道。也许他并不伟大,但他正在开启文学创作的新时代。他看到了希望,于是他要培养年轻人,让他们做有思想的人。

2、
他一直以老师作为榜样,他不允许旁人攻击他的偶像。他瞧不起自己的父亲,一个本可以有所作为的文人,竟然选择了出家。每晚他都要与老师一起探讨文学的创作手法,文学的责任。老师也非常欣赏他,他知道老师对他的期望,他下定决心要做老师的文学继承人。他接触最多的女人是老师的女儿。老师的女儿不同于那些大家闺秀,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。她并不十分漂亮,但是充满着新时代的气质。她身上没有一丝腐朽的气息,总能给他的的心灵带来光明。他幻想驾一艘小船出海,只带上她一个。然后两人进行漫无目的的游荡,任凭大风大浪袭来,只要两人在一起,一切都无所畏惧。然而一切都是幻想,当单独面对她的时候,他变得局促不安,想躲开她。他从她的眼神里读出一些躁动的、神秘的不断向他袭来的东西。可是他说不出来那是什么。
老师颁奖那天,他出现了。他讨厌他——陆辽。他发现他动机不纯。他是为了接近老师才做出那样的举动。他坚信,如果老师再给他一段时间,他必能将他击败。他们都上大学了。陆辽也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。在他面前的时候,陆辽表现得很谦虚,没有了那日礼堂论战时的气魄;在老师家的时候,老师夸奖最多的也是他;在学生里,他是最有威信的;老师的女儿也不爱理陆辽。他暗自得意。在得意的时候,他变得有些不安。陆辽是在示弱吗?他试探了几次,陆辽从不还击,不断地后退,他没有看到陆辽身后不远处就是悬崖。他公开和老师的女儿谈恋爱,老师并未阻拦。他笑自己怯懦。她不断地暗示他可以陪她去神秘悠远的地方,他却望而却步。难道那不是我想要的么?他反问自己。
他开始焦虑。终于一天,他带着疑问上了山,去见那个他最不愿见到的人。
庙里一位大师刚结束闭关,见了他。他诉说了苦闷,寻求解决之道,等来的是一句话:“解铃还许系铃人”。他带着失望下了山。他没有找“系铃人”,去见了自己的老师。
“等你有一定造诣的时候。”老师说。老师说这句话是为了激励他。在老师眼里,他已经是不二人选了。
他充满力量,不断地读书写作,以期提高自己的水平。他都是看到老师熄灯睡觉了,才睡。当他把作品教到老师手中的时候,老师看过之后,兴奋地在屋里走来走去。“这些文章,全部发表。”老师说。
老师女儿走进来,看看稿子,又看看他。她的眼睛里少了一些光亮。他却没发现,或者说他已失去了发现那种亮光的能力。他觉得她对他没有变。两人还是经常在一起。当他看到杂志上出现他的稿子时,他很平静。他更加自信了:这将属于是属于我的时代!目光往下一滑,他看到了“陆辽”两个字。你不是我的对手,他自言自语道。
3、
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,国家却在风雨中飘摇。一群同胞走出国门前去参加和会,不久一群洋人走了进来。这不是第一批,也不是最后一批。他们不友好,长满獠牙。谁说他们文明?当然是他们自己。老师发表了论时局的文章,却被投入监狱。他想起了那个穿长袍马褂的瘦弱老者,他的老师。他坚信老师是不会屈服的。他还去探望老师。
见到他的时候,老师露出了欣喜之色。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老师说。
“极其危险,老师。”他说。
老师的脸上显示出惊诧,然后是愤怒。“你不是我的学生!”老师吼道。
“出家的那个是您的学生吗?”他问。
“他也不是!”老师说完这句话,吐出一口血来。
“我还想在文学的路上走下去,纯文学。”他静静地说。“如果我也住在这里,还怎么实现我的理想?”
老师坐在地上,用尽最后力气从衣服上扯下一块,丢出铁栏。
他拾起那块布,道了一声“珍重”,离开了。
他何尝不想发出怒吼,只是他觉得自己太过渺小。最重要的是,他要保住两个文学的火苗。
不久,他听说老师投湖自尽了。他带着木雕前去参加葬礼,却被拒之门外。他明白,这不是羞辱,是自己没资格。他也来了,是来超度老师亡灵的。看着他走进院子,他充满了嫉妒。那一年,他写了一篇文章,遭到封建政府的通缉,然后他出家为僧,躲过一劫。为什么就那么决断呢?至今他也想不通。他只能在门外,远远地望着屋子里老师的遗像。遗像不停地说着一句话:“你不是我的学生”。他无奈地闭上眼睛。最后,他托人将刻有“文学大师”的木雕带进去,投进那堆大火中。老师地遗物成了灰。
当所有人都离开墓碑后,他才悄悄走到墓碑前,跪在地上嚎啕大哭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他的耳朵里充斥着这句话。他堵上耳朵,那句话还在那。
“你也出家吧。”老师的声音说道。
他摇摇头。
“你不是我的学生。”老师又说。
他用头去撞墓碑,可是无济于事。老师已经不在了。

4、
他开始质疑老师。老师在带着他远离时局,去寻找桃花源。如果只有我一个人走进桃花源,其他人还在乱世中苟活,那么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?
“老师,您害怕吗?”他问老师。
“我也迷茫。”老师说。
“为什么您不写针砭时弊的文章呢?”他问。“尤其针对现在最紧要的丧权辱国的条约。”
“在这种国家大事方面,我的力量微不足道。”老师说。
他发现老师怯懦了。
他和几个学生领袖商量要带领学生去游行。除一个人外,所有人都同意。他很久没与自己较量了,他轻蔑地看着他。
“害怕吗,陆辽?”他问。“害怕的话就不要去了。”
其他人也显出蔑视的样子。
“我不害怕。”陆辽说。“你们都没有计划,这样贸然去游行,会出事的。”
“出事?出什么事?”他问。
“最重要的是万一走漏消息,当局动用武力,游行的年轻人会流血的!”陆辽据理力争。
“‘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!’”他说道。
陆辽无法反驳,一边摇头一边叹气。
游行前几个学生领袖最后一次开会,陆辽迟迟不来。他宣布提前开会,不等那个懦夫了。这时,几个警察破门而入,几个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铐上手铐。在监狱里,他们一致认为是陆辽出卖了他们。没过几天,警察局放了他们。到了外面,他们才知道,是陆辽在领导学生游行,并且全国的学生都在游行示威。陆辽解释说那天他母亲突然晕厥,然后才迟到。看着轰轰烈烈地学生运动,除了他之外,其他人都相信了陆辽的话。由于陆辽组织地滴水不漏,当局并没有机会迫害学生。陆辽取代了他在学生中的领袖地位。
他失落地回到老师那,老师无精打采,没有力气去安慰他。他更加地颓废。老师的女儿看他时眼里的那种神奇的光彻底消失了。当他走进她的卧室时,看到一幕龌龊的场景。陆辽和她在床上,赤裸着上身纠缠在一起。他疯了似的奔出老师家。他确信自己没疯的时候是半夜了,他决定上山去寻求答案。
“她为什么骗我?”他问父亲。
“不是她骗你,是你自己骗你自己。”和尚说。
他出离愤怒了,狠狠抽了和尚一耳光,然后飞奔出大殿。他的母亲是因为那个男人的一篇文章被杀的,而那个男人竟然逃避,没有坚持写下去。他觉得世上所有人都在骗他。
那天,老师说要出国去拜访大师,问他要不要跟去。他答应后,看到老师笑了。这些日子,老师第一次笑。他回去收拾行装,当他收拾完后,一个奇怪的想法产生了:他要一个人去远行。他背上行囊出发了,没向任何人道别。

5、
她支持他,无论他做什么。父亲走后,她索性跟他同居了。她觉得他很伟大,领导着学生进行爱国游行。游行之后,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。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,她和他结了婚。婚礼很简单,一盘糖果,几个喜字。几个好友做证婚人。那天,她脸上的笑容保持了一夜,即使睡着的时候。她没觉得对不起岳华凌,一点儿都没有。当她认识陆辽之后,她发现陆辽才是他梦里经常见到的人。她需要他,离不开他。她们的灵魂是缠绕在一起的,分也分不开。
不过,她也有害怕的时候。时不时,她就会想,万一某天他离开了自己,自己将会如何面对生活。
洋人走了一批,又来一批。在他们眼中,我们的国家就是一块蛋糕。陆辽继续领导着学生运动。,用年轻人的勇气化成的武器抵御着侵略。
那天,她等了很久,他也没回家吃晚饭。一丝不祥的预感产生了。她还没迈出门去,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进到屋里,喘着气说:“他被捕了”。
她放了心,只要保出来就行。
可是那个人说:“后天公开执行死刑。”
她以为自己听错了,问他:“你说什么?”
那个人重复了一遍。
她不信。
这次的傀儡是一个洋人的走狗,为了利益,无恶不作。
这个时候,她想起了父亲。可父亲还在国外。她多方奔走,但无济于事。处刑那天,处刑台周围围满了人。许多人手中举着反对行刑的标语。标语毕竟不是枪炮,军人对此视而不见。
她在最前面,遥望着他。这个距离并不遥远,但是她与他却走不到一起。行刑的时间快到了,一个人冲上了行刑台。她认出了
他,是岳华凌。她希望他能救他。这是最后的一丝希望。
他开始了演讲,言辞激烈,矛头直指傀儡政府。下面群情激昂,围栏处的警察快要阻止不住了。
枪声响了,一声,两声。人们冲了进去。警察开始不停地挥舞警棍,枪声到处都是。
6、
他回来了。他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早点儿回来。如果他在场,靠影响力,也许当局会释放陆辽的。现在,两个爱徒都没了。躺在自己面前的是几具尸体。
和尚又来进行超度,他看到他眼睛里也是悔恨。
他用老师衣服上的那块布,写了悼词。然后,他带领着其他人埋葬了自己的学生。
战争爆发了,他开始到处演讲,激发人民的抗争精神。后来他带着女儿和学生捻转来到西南。侵略者被赶走后,他又带着女儿和学生回到了老家。女儿决定不再嫁人。
时局依旧不稳,他家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。最后,有人送来外国的救济粮,他坚决不接受。
他眼前开始出现以前的场景,老师在讲课,自己在讲课,写作的人们,女儿,山上的和尚……
女儿在第二天才发现父亲去世,周围的朋友和学生都前来吊唁。他们面色苍白,却还有力气。一个学生在床单上写了“文学大师”四个字挂在他的遗像上面。
大师的学生当中,有许多都成为了大师。

琴书
新生
新生

帖子数 : 32
注册日期 : 12-06-09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