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味谁共与?
其味谁共与?
其味谁共与?
——简析《陈大王》
原文:
陈大王
林仁清
陈大王原来叫什么名字,很少人知道了,街上老老少少都叫他陈大王。
陈大王是抗美援朝的英雄,据说在战场上救过无数人的性命。只是他目不识丁,仗打完了又回到了家乡。回来后的陈大王一下就变得牛皮哄哄的了,谁也不在他眼里,谁也没他狠。他可以指着你的鼻子骂,你他妈算老几哦!你狗日的有美国鬼子能不啊,老子一样打得他屁滚尿流。陈大王是英雄,英雄就得喝酒。酒壮英雄胆。(前面两句判断似的句子完全可以删除,不影响文章对主人公的描写力度,有了反而晃得生硬,因为这种判断不够准确)喝了酒的陈大王真的像大王,谁都要听他的,不然他就会发酒疯,叫你后悔一辈子。文革时期,武斗闹得厉害,陈大王那派都不入,那派都有他的影子。谁要是请他喝酒他就去,给一挺机枪,叫他抱着向对面的反对派哒哒哒的扫一梭子。陈大王不怕死,谁都怕他了。他就越发的牛匹哄哄,晚上随便钻到那家去都可以叫人家老婆陪他睡觉。(这种判断也不够准确,世道再怎么混乱,就中国现象,连皇帝也做不到如此地步,更何况一个所谓的英雄。完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淫贼形象)混乱的年代,陈大王真的出尽了风头,正因为他太出风头,导致所有的女人都不敢给他做老婆,怕被他喝了酒一下把脑袋给咔嚓掉了。(人物形象丰满有味)
历史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,像无头苍蝇的人们轰的都回家了,种地的种地,做生意的做生意,各家都忙活起来。陈大王眨眼间孤单寂寞,人们仿佛把他给忘了。他知道凭自己是没法扭转眼前的局面,战斗英雄是聪明的(这句也不准确,反而跟下文的英雄末路相悖)。陈大王找乡政府,天天去找,中午就在政府的食堂吃饭,弄得乡长书记都得掏钱给他卖(买)酒喝。
陈大王被立为五保户,自己家锅灶都没有,一天两顿吃馆子,欠下比孔乙己不知要多几百倍的酒钱。政府的一点补贴杯水车薪,陈大王又是个很要面子的英雄,餐馆的老板也不敢催他的帐,任他吃喝。街上几家餐馆联名向乡政府写过陈大王的情况报告,希望能解决英雄到处欠帐的问题。
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,种田的都跑街上修房造屋做生意了,政府又引进几家大企业。小街就像发酵的白面,一夜间膨胀了若干倍。我也在街上开了餐馆,噼噼吧吧的鞭炮迎来八方的亲朋好友,同时也迎来了陈大王。
陈大王年纪已经大了,头发蓬乱,背也虾子似的弓了起来。他说,我付现钱,不会欠你一分。我只能对他友好的笑,我也不敢得罪他。陈大王一年四季都背个草绿色的军用布挎包,我说的草绿色是包本来的颜色,现在的包早已被各种油污重新粉刷过了,即使是一流的画家也分辨不出包的颜色来(作为“我”开馆子的老板,是不是比一流的画家还厉害?)。他包里装个玻璃酒瓶,里面永远都有酒;包里的花生胡豆是他的下酒菜,有时候还有几片卤牛肉卤鸭子什么的。
陈大王裹着破棉袄,寒风把他的鼻尖冻得像根红萝卜(这比喻贴切生动)。他进来先叫我给玻璃瓶子灌满烧酒,然后自己找个位子坐下来点菜,一般都是猪耳朵、卤牛肉、卤鸭子之类的便于带走的凉拌货色。可今天他却要吃鱼,他说,好久没吃鱼了,在朝鲜的时候,经常到河里抓鱼来烧着吃,那野味香得美国鬼子直流口水,开着坦克来抢(战场不比和平时代,这样的玩笑只会遭致抨击)。陈大王的记忆里只有在朝鲜的日子,其他时候好像不存在或者并不属于他。今天陈大王像是发了财似的吃了很多,醉熏熏问过我多少钱后便摇晃着出了店门。门外是通向县城的大道,来往车辆很多,我送他到门口,说,小心点,慢慢走。他说,我还不走,还没付你钱。我楞楞的不知道说什么,看着他走上公路,躺在了路中央。我赶紧跑过去,以为他喝醉了。他挥手赶我走,说,走远点。街上一下出来很多人,一辆装货的大车开到他面前吓得大叫一声刹着了,司机下来想搀扶他到路边,结果被他踹了一脚。谁都认识是陈大王,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去强行拉开他。车两头都堵上了,有人问,你老人家要怎样才起来嘛?陈大王说,你们先把酒钱给我付了再说。(如此耍要钱,愧为英雄,完全是一个乡村无赖形象)
陈大王这招真的有效,从此,他经常在街上躺着拦车要钱,搞得怨声载道。事情的严重性引起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,召集了全乡各大小企业,开了个专门研讨如何解决陈大王酒钱的紧急会议。最后一致通过,不论企业大小,各管陈大王一月的酒钱。乡办公室将决定打成文送到了各家餐馆。
陈大王真够威风,从此再没有欠债的烦恼了。他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只野狗,整天的跟在屁股后面,他喝醉了还要叫餐馆的人将狗喂饱。他给狗取了个名字叫----迪威尔。说是他在朝鲜战场抓的俘虏的名字。迪威尔几下就长得油光水滑,陈大王却衰弱得很厉害,那颗蓬乱的头经常龟缩在破棉袄里,走路也要靠根棍子了。
春天来了,街上的树抽出了嫩芽,陈大王的破棉袄还穿在身上,整个人是摇晃着走的,棍子也拐来拐去,迪威尔跟在后面,一双凶神恶煞的眼睛警惕地四处张望。我在店门口扶着他,问,今天想吃点什么?他说,要是朝鲜战争再多打几年,说不定我也是个干部呢。我笑了,说,你老现在不也是干部吗,干部说不定还没你舒服呢。他说,这都是我不要脸争来的,就像在战场上不要命一样。我问,喝点什么酒?陈大王一改以前的豪气,说,不喝,不想喝。把迪威尔给我喂一下。
陈大王病了,说话很累,坐在椅子上直往下滑。眼眶深陷下去就像两口枯井,怪吓人的。迪威尔吃饱了偎在他脚下,伸着舌头望着陈大王。他用手拍拍迪威尔毛茸茸的头,说,我们回家。
陈大王的帐单几家馆子拿到企业去结不了帐,说效益不好,没钱。
镇上领导动员陈大王去敬老院,陈大王知道去了就不自由了,说了半年,赖着不去。镇上就决定,封他个副院长当。果然,陈大王欢天喜地上任去了。
春天的风是轻快的,听说陈大王在敬老院很精神,空闲了就像说书似的给大家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,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喜欢他。
很久很久了,当我快要把陈大王忘记的时候,他突然出现在我的店门口。我吃了一惊,陈大王腰也直了,衣服也穿得干净了,头发也搞得油亮油亮的,迪威尔跟在他后面,目光不再仇视人类了,它摇着尾巴过来,很温柔地嗅起我的鞋子。
陈大王问我,老板,我以前吃的帐结清没有?
我说,结清了。今天喝点什么酒?
他说,现在我是领导了,不能随便喝酒。
我怔了一下,赶紧陪着笑脸,说,对对对,领导得要有个领导的样子。
陈大王把街上的馆子问了个遍,他还欠哪家的钱?结果都说,不欠了。
陈大王就在街上唱起来,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—(能够唱出如此高昂的战斗歌,佐证了陈大王真的曾经是位战斗英雄)
我们从结尾再反溯回去看,这陈大王的毛病出在“官瘾”上。一个敬老院的副院长职位,居然将一个战斗英雄“收买”了,“改造”了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时势造人。战场造就了一个“英雄”,混乱年代造就了一位“淫贼无赖”,现代官场造就了一位“虚荣心十足的领导”形象。
我们从陈大王身上,看到了历史发展的缩影。如果说历史成就了“陈大王”,还不如说“陈大王”再现了历史。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厚重所在。
因此,虽然行文中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,但也不能掩盖这是一篇佳作的事实。特别是结尾,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,其间味道,谁能与共?
如果要我评出名次,应在一等奖之列。
——简析《陈大王》
原文:
陈大王
林仁清
陈大王原来叫什么名字,很少人知道了,街上老老少少都叫他陈大王。
陈大王是抗美援朝的英雄,据说在战场上救过无数人的性命。只是他目不识丁,仗打完了又回到了家乡。回来后的陈大王一下就变得牛皮哄哄的了,谁也不在他眼里,谁也没他狠。他可以指着你的鼻子骂,你他妈算老几哦!你狗日的有美国鬼子能不啊,老子一样打得他屁滚尿流。陈大王是英雄,英雄就得喝酒。酒壮英雄胆。(前面两句判断似的句子完全可以删除,不影响文章对主人公的描写力度,有了反而晃得生硬,因为这种判断不够准确)喝了酒的陈大王真的像大王,谁都要听他的,不然他就会发酒疯,叫你后悔一辈子。文革时期,武斗闹得厉害,陈大王那派都不入,那派都有他的影子。谁要是请他喝酒他就去,给一挺机枪,叫他抱着向对面的反对派哒哒哒的扫一梭子。陈大王不怕死,谁都怕他了。他就越发的牛匹哄哄,晚上随便钻到那家去都可以叫人家老婆陪他睡觉。(这种判断也不够准确,世道再怎么混乱,就中国现象,连皇帝也做不到如此地步,更何况一个所谓的英雄。完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淫贼形象)混乱的年代,陈大王真的出尽了风头,正因为他太出风头,导致所有的女人都不敢给他做老婆,怕被他喝了酒一下把脑袋给咔嚓掉了。(人物形象丰满有味)
历史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,像无头苍蝇的人们轰的都回家了,种地的种地,做生意的做生意,各家都忙活起来。陈大王眨眼间孤单寂寞,人们仿佛把他给忘了。他知道凭自己是没法扭转眼前的局面,战斗英雄是聪明的(这句也不准确,反而跟下文的英雄末路相悖)。陈大王找乡政府,天天去找,中午就在政府的食堂吃饭,弄得乡长书记都得掏钱给他卖(买)酒喝。
陈大王被立为五保户,自己家锅灶都没有,一天两顿吃馆子,欠下比孔乙己不知要多几百倍的酒钱。政府的一点补贴杯水车薪,陈大王又是个很要面子的英雄,餐馆的老板也不敢催他的帐,任他吃喝。街上几家餐馆联名向乡政府写过陈大王的情况报告,希望能解决英雄到处欠帐的问题。
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,种田的都跑街上修房造屋做生意了,政府又引进几家大企业。小街就像发酵的白面,一夜间膨胀了若干倍。我也在街上开了餐馆,噼噼吧吧的鞭炮迎来八方的亲朋好友,同时也迎来了陈大王。
陈大王年纪已经大了,头发蓬乱,背也虾子似的弓了起来。他说,我付现钱,不会欠你一分。我只能对他友好的笑,我也不敢得罪他。陈大王一年四季都背个草绿色的军用布挎包,我说的草绿色是包本来的颜色,现在的包早已被各种油污重新粉刷过了,即使是一流的画家也分辨不出包的颜色来(作为“我”开馆子的老板,是不是比一流的画家还厉害?)。他包里装个玻璃酒瓶,里面永远都有酒;包里的花生胡豆是他的下酒菜,有时候还有几片卤牛肉卤鸭子什么的。
陈大王裹着破棉袄,寒风把他的鼻尖冻得像根红萝卜(这比喻贴切生动)。他进来先叫我给玻璃瓶子灌满烧酒,然后自己找个位子坐下来点菜,一般都是猪耳朵、卤牛肉、卤鸭子之类的便于带走的凉拌货色。可今天他却要吃鱼,他说,好久没吃鱼了,在朝鲜的时候,经常到河里抓鱼来烧着吃,那野味香得美国鬼子直流口水,开着坦克来抢(战场不比和平时代,这样的玩笑只会遭致抨击)。陈大王的记忆里只有在朝鲜的日子,其他时候好像不存在或者并不属于他。今天陈大王像是发了财似的吃了很多,醉熏熏问过我多少钱后便摇晃着出了店门。门外是通向县城的大道,来往车辆很多,我送他到门口,说,小心点,慢慢走。他说,我还不走,还没付你钱。我楞楞的不知道说什么,看着他走上公路,躺在了路中央。我赶紧跑过去,以为他喝醉了。他挥手赶我走,说,走远点。街上一下出来很多人,一辆装货的大车开到他面前吓得大叫一声刹着了,司机下来想搀扶他到路边,结果被他踹了一脚。谁都认识是陈大王,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去强行拉开他。车两头都堵上了,有人问,你老人家要怎样才起来嘛?陈大王说,你们先把酒钱给我付了再说。(如此耍要钱,愧为英雄,完全是一个乡村无赖形象)
陈大王这招真的有效,从此,他经常在街上躺着拦车要钱,搞得怨声载道。事情的严重性引起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,召集了全乡各大小企业,开了个专门研讨如何解决陈大王酒钱的紧急会议。最后一致通过,不论企业大小,各管陈大王一月的酒钱。乡办公室将决定打成文送到了各家餐馆。
陈大王真够威风,从此再没有欠债的烦恼了。他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只野狗,整天的跟在屁股后面,他喝醉了还要叫餐馆的人将狗喂饱。他给狗取了个名字叫----迪威尔。说是他在朝鲜战场抓的俘虏的名字。迪威尔几下就长得油光水滑,陈大王却衰弱得很厉害,那颗蓬乱的头经常龟缩在破棉袄里,走路也要靠根棍子了。
春天来了,街上的树抽出了嫩芽,陈大王的破棉袄还穿在身上,整个人是摇晃着走的,棍子也拐来拐去,迪威尔跟在后面,一双凶神恶煞的眼睛警惕地四处张望。我在店门口扶着他,问,今天想吃点什么?他说,要是朝鲜战争再多打几年,说不定我也是个干部呢。我笑了,说,你老现在不也是干部吗,干部说不定还没你舒服呢。他说,这都是我不要脸争来的,就像在战场上不要命一样。我问,喝点什么酒?陈大王一改以前的豪气,说,不喝,不想喝。把迪威尔给我喂一下。
陈大王病了,说话很累,坐在椅子上直往下滑。眼眶深陷下去就像两口枯井,怪吓人的。迪威尔吃饱了偎在他脚下,伸着舌头望着陈大王。他用手拍拍迪威尔毛茸茸的头,说,我们回家。
陈大王的帐单几家馆子拿到企业去结不了帐,说效益不好,没钱。
镇上领导动员陈大王去敬老院,陈大王知道去了就不自由了,说了半年,赖着不去。镇上就决定,封他个副院长当。果然,陈大王欢天喜地上任去了。
春天的风是轻快的,听说陈大王在敬老院很精神,空闲了就像说书似的给大家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,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喜欢他。
很久很久了,当我快要把陈大王忘记的时候,他突然出现在我的店门口。我吃了一惊,陈大王腰也直了,衣服也穿得干净了,头发也搞得油亮油亮的,迪威尔跟在他后面,目光不再仇视人类了,它摇着尾巴过来,很温柔地嗅起我的鞋子。
陈大王问我,老板,我以前吃的帐结清没有?
我说,结清了。今天喝点什么酒?
他说,现在我是领导了,不能随便喝酒。
我怔了一下,赶紧陪着笑脸,说,对对对,领导得要有个领导的样子。
陈大王把街上的馆子问了个遍,他还欠哪家的钱?结果都说,不欠了。
陈大王就在街上唱起来,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—(能够唱出如此高昂的战斗歌,佐证了陈大王真的曾经是位战斗英雄)
我们从结尾再反溯回去看,这陈大王的毛病出在“官瘾”上。一个敬老院的副院长职位,居然将一个战斗英雄“收买”了,“改造”了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时势造人。战场造就了一个“英雄”,混乱年代造就了一位“淫贼无赖”,现代官场造就了一位“虚荣心十足的领导”形象。
我们从陈大王身上,看到了历史发展的缩影。如果说历史成就了“陈大王”,还不如说“陈大王”再现了历史。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厚重所在。
因此,虽然行文中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,但也不能掩盖这是一篇佳作的事实。特别是结尾,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,其间味道,谁能与共?
如果要我评出名次,应在一等奖之列。
蓝天一片- 新生
- 帖子数 : 34
注册日期 : 12-06-11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